11月2日,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。廣州市衛生健康委、市市場監督管理局、海珠區、白云區的相關負責同志通報廣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情況。
針對當前廣州疫情多點散發的形勢,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如何對管控區域內的物價、食品安全進行監管?農貿市場和藥店疫情防控都采取了哪些管控手段?發布會上,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、新聞發言人丁力對以上問題進行回應。

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、新聞發言人丁力
丁力表示,市場監督管理局分別從三個方面加強市場監管和疫情防控工作。
首先,在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方面,廣州對進口冷鏈食品實施嚴格的集中監管,全市設立7個集中監管倉,所有進入廣州的進口冷凍食品必須經過“每件必檢”“件件消毒”才能進入市場。同時,開展“守底線,查隱患,保安全”專項行動,持續加強管控區域、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的食品安全監督檢查,加大對“肉、菜、魚”等主要農產品的快檢力度,強化對散裝食品銷售的過程控制。本次疫情發生以來,全市累計快檢“肉、菜、魚”等食用農產品11.08萬批次,篩查銷毀問題產品1500多公斤。
在加強市場價格監管方面,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市涉疫封控區、管控區及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區,設置了76個重要民生商品價格采集監測點,同時,加強與物資保障部門的信息共享、協調聯動,充分發揮市場監管價格信息采集系統的預警作用。各區市場監管部門加大對農貿市場、商超、藥店、電商平臺等場所的監督檢查頻次,對發現的價格違規問題及時提醒告誡,對拒不改正的,依法嚴肅查處。截至目前,共發放價格提醒告誡函4600余份, 立案查處價格違法案件3宗。
在強化藥店和農貿市場的防控措施方面,市場監督管理局及時修訂印發了《廣州市零售藥店“哨點”防控工作指引》(第十版),區分疫情常態化期間和出現本土疫情后,兩種情況下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。
丁力介紹,截至11月2日,花都、白云、天河、海珠、荔灣、越秀、黃埔、南沙8個區的零售藥店已啟動出現本土疫情后的疫情防控措施。市民朋友如需要進入上述區域的零售藥店購藥,須按防控要求佩戴口罩、掃場所碼、測量體溫。中、高風險區域內零售藥店暫停銷售《疫情期間需實名登記報告藥品目錄》藥品,低風險區域內的零售藥店,要對購買《目錄》藥品的人員信息進行登記報告。
丁力強調,農貿市場是保障居民生活的重點單位,也是人流、物流密集的重點場所,市場監管部門對全市460家農貿市場全部實行“駐場監管”,指導市場管理方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。最后,她提醒廣大市民朋友,進入農貿市場,一定要全程規范佩戴口罩,配合工作人員查驗場所碼、測量體溫,盡量保持一米安全社交距離。
南都·奧一新聞記者 林詩妍 譚涵瀟